本项目产品名称为“点焊电极先端检测研磨一体机”,是一款保障汽车、航空航天等精密部件点焊加工生产的重要装置。本产品采用创新性光路设计和补光技术,改进成像光路,改善观测环境,解决以往“看不清”的难题。另外采用CBAM融合NWD损失函数对电极帽进行识别,大幅提高精度,解决“识不准”的难题。为使机器臂研磨位姿一步到位,通过改进MOPSO的研磨误差补偿算法,提高产品研磨精度,解决“磨不精”的难题,发表SCI/EI论文5篇,申请专利6项。本项目成员来自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等多个专业,分工合理明确,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同时,本项目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本产品可以大幅提高电极电焊的效率,助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制造业更新换代升级。项目预计2029年可带动就业万余人次,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本项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有望提振科技民生。项目依托学院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对产品进行研发试点。并且项目组成员培养创新精神,根植家国情怀,反哺学校,推动学校“新工科”建设。带动学校就业,推动学校“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本项目采用B2B模式进行销售。在上游寻找代加工厂和供应商,由本项目组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化品牌展会、校友企业合作、港口经济园合作、学术性会议等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电商销售、合作销售、代理销售等方式销售给下游厂家。
姓名 | 所在或毕业院校 | 毕业时间 | 学历 | 学位 | 所学专业 | 成员类型 |
---|---|---|---|---|---|---|
陈曦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6-06-22 | 本科 | 学士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团队负责人 |
史昊烨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6-06-22 | 本科 | 学士 | 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培养) | 成员 |
刘烨楚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6-06-22 | 本科 | 学士 | 机器人工程 | 成员 |
陈楚涵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6-06-22 | 本科 | 学士 | 自动化 | 成员 |
蔺旭阳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7-06-22 | 本科 | 学士 | 自动化 | 成员 |
李超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7-06-22 | 本科 | 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员 |
张煇杰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7-06-22 | 本科 | 学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员 |
孙祥铭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5-06-22 | 本科 | 学士 | 机器人工程 | 成员 |
张楠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4-06-22 | 本科 | 学士 | 机器人工程 | 成员 |
郭林祥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5-06-22 | 本科 | 学士 | 机器人工程 | 成员 |
陈天骄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5-06-22 | 本科 | 学士 | 自动化 | 成员 |
丁源广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4-06-22 | 本科 | 学士 | 智能制造 工程 | 成员 |
杲子琪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5-06-22 | 本科 | 学士 | 经济管理 | 成员 |
姚伊 | 南京工程学院 | 2024-06-22 | 本科 | 学士 | 机器人工程 | 成员 |
姓名 | 所在院校 | 研究方向 | 职务 | 职称 | 教师类型 |
---|---|---|---|---|---|
高芳征 | 南京工程学院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省工程中心副主任 | 教授 | 指导教师 |
乔贵方 | 南京工程学院 | 机器人控制 | 无 | 教授 | 指导教师 |
路绳方 | 南京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 | 校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 副教授 | 指导教师 |
屠立忠 | 南京工程学院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 | 副教授 | 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