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清洗工业颠覆者”的激光清洗具有以柔克刚、表面零接触加工等优点,符合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本项目致力于解决航空航天工业质量要求高、产品清洗难等问题。通过借助相关技术研发突破,推出高质量激光清洗产品,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高质量清洗方案,引领了清洗产业创新升级。
本公司推出了以下核心产品首先是产品1:高效率激光清洗设备,借助复合激光清洗头,该设备实现了清洗工艺与强化工艺的工艺结合,有效缩短的加工效率,此外宽幅激光束与匀化光纤的运用,在实现光束质量能量均匀的同时降低了能量损耗,实现了绿色化清洗;再者是产品2:长寿命激光清洗头,其核心为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新型热管散热方式的激光清洗头,借助该散热方式,有效弥补了高功率激光头发热量大,寿命短的缺陷,实现了清洗功率的大幅度提升,有效扩展了激光清洗的加工工艺范围 3:智能化激光清洗软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参数优化系统,适配各传感器监控端传输数据流并实时计算,实现对激光清洗工艺参数的优化,提高了清洗质量与效率,做到了无损化高效清洗。
经市场分析可得,伴随着党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求的提出,以及一系列的国家重大规划准略布局的加持,制造业产业升级速度激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于高质量清洗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领域对于无损化,高质量清洗需求越发旺盛。其中2022年中国清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8.13%。同时期下,全国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能级不断提升。而在目前,传统清洗方式由于受到“强化清洗工序分离、加工效率低”;“高功率清洗头易损、加工材料局限”;“高度依赖人工经验、清洗质量差”等缺点的限制,无法满足现代工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迫切需求。传统清洗工艺急需升级,发展新的绿色智能高端清洗技术的需求日益提升。从总体的战略布局,再到细化的产业应用;从国际的产权安全,再到中国的技术自主;从市场的资金规模,再到企业的销售渠道,我们无一不能看出拥有高端清洗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综合制造实力的重要性。
由前期调研发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电车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对高质量表面清洗都有潜在需求。
公司未来将主要打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市场,为客户提供绿色、智能、高端的清洗设备与服务。
就财务分析而言,本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计划第二年出让15%的股份,吸引 600万元的战略投资。经过合理的财务预算,未来三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均稳步增长,其中:销售额从第一年的2200万元持续增长到第三年的8700万元。各项财务比率指标充分显示了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投资分析显示在折现率为19.5%的前提下,本投资项目的投资净现值为835.66万元,内含报酬率为
72.60%,静态回收期为1.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8年,表明我公司投资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可控的投资风险。本公司预计在第三年引入风险投资,用于产品线的拓展以及在不同领域间的产品推广。
就人员分工而言,创办初期,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高效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未来,随着业务范围和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建立以事业部为主体的组织结构。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广邀各类人才加盟。
公司创业团队由技术、市场、商务、财务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组成。其成员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各类科创竞赛奖项等,每位成员均有丰富的科研或商务经验。团队成员将成为技术、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工作中的核心人员。本团队将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建立一个高盈利和高回报的公司。
为支撑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多种方式争取外部优质资源的支持,聘请激光清洗领域领域专家出任公司技术与市场顾问,保证公司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公司作出了以成为世界一流的无损化激光清洗服务供应商为愿景,制定了三个“三年计划”:
初创期(1-3年),同时开辟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新能源电车制造企业、轨道交通制造企业三方主营市场,以高质优价的产品服务打入市场。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激光清洗装备研发与制造,并配套相应技术服务。在积累原始资本的同时,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成长期(4-6年),继续加大激光清洗技术层次研发,升级公司技术设备,调整公司产线模式。在逐步占据航空航天、新能源电车、轨道交通的制造领域市场后,公司将拓宽技术应用领域,基于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进入中层次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研发层次,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提供具有优势侧重的高精尖技术产品,将目标客户由航空航天、新能源电车、轨道交通推广逐渐至电力电子、家电等制造行业。在扩大产品应用行业的同时,形成研创相辅的技术开发生态,为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注入力量。
成熟期(6年以后),公司始终保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进一步掌握高性能智能制造业关键技术,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功能及版本,保证产品在国际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在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军。在技术发展达到新高度的同时,为激光清洗工艺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激光清洗技术领域相关标准引领新标准。
姓名 | 所在或毕业院校 | 毕业时间 | 学历 | 学位 | 所学专业 | 成员类型 |
---|---|---|---|---|---|---|
李金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团队负责人 |
邹屹祁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金馨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成员 |
郭士昂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陈思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徐大豪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成员 |
李知栩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庄迪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5-06-01 | 本科 | 本科 | 自动化 | 成员 |
戚家乐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5-06-01 | 本科 | 本科 | 工业设计 | 成员 |
徐弈新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汪子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机械工程 | 成员 |
李润涵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3-06-01 | 本科 | 本科 | 自动化 | 成员 |
许茹清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5-06-01 | 本科 | 本科 | 金融学 | 成员 |
吉哲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5-06-01 | 本科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成员 |
梁思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4-06-01 | 本科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成员 |
姓名 | 所在院校 | 研究方向 | 职务 | 职称 | 教师类型 |
---|---|---|---|---|---|
徐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先进制造技术 | 副主任 | 教授 | 指导教师 |
黎向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先进制造技术 | 教授 | 教授 | 指导教师 |
葛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ADCAM | 讲师 | 讲师 | 指导教师 |
张丹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制造信息化技术 | 讲师 | 讲师 | 指导教师 |
王玮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工程 | 助理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