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杉峻岭”团队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第四代杉木良种的推广与种植,依托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A+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和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背景。团队围绕杉木的基因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以推广第四代杉木良种的种植为目标,首创杉木种植良地改造技术、四代杉木良种杉木选育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杉木林抚育与间伐技术体系。
杉木作为我国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地区,人工林面积全国第一。中国的杉木林每公顷的碳储量大约在50-150吨之间。杉木林的年均碳吸收量也较为显著。而团队研发的良种杉木每10000万亩林地每年可吸收3796.67万吨二氧化碳,每年释放氧气2771.80 万吨,在增加碳储量,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传统杉木存在良种更新慢、育苗体系旧、高世代杉木良种供给缺乏、供苗半径大、自建苗圃难等问题。团队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培杉木树苗,总结出杉木种植良地改造技术、四代杉木良种杉木选育技术,创建了杉木林抚育与间伐技术体系。
团队自创立之初已源源不断向各地输送大量的杉木良种。已协助8个省份建立了杉木良种育苗基地与种植基地。团队的杉木良种经济价值可观,可以推动林农每年增收8000元,每户均增收4.36万元,规模增收每年1739亿元。团队坚持四个相融合,包括教学科研相融合,科研实践相融合,实践产业相结合,产业院校相结合。持续为杉木产业输入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强农兴农的情怀与担当。
姓名 | 所在或毕业院校 | 毕业时间 | 学历 | 学位 | 所学专业 | 成员类型 |
---|---|---|---|---|---|---|
段雨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7-06-30 | 研究生 | 博士 | 森林培育 | 团队负责人 |
陈晓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0-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土木工程 | 成员 |
郑旭怡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7-06-30 | 本科 | 学士 | 林产化工 | 成员 |
杨硕龄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7-06-30 | 本科 | 学士 | 生物技术 | 成员 |
龚文静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本科 | 学士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 成员 |
崔帅康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6-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林业 | 成员 |
雷聪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6-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森林培育 | 成员 |
丘棫清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经济学 | 成员 |
徐强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1-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林木遗传育种 | 成员 |
许天蓝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本科 | 学士 | 大数据 | 成员 |
赵琳莹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林业 | 成员 |
李学宇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7-06-30 | 本科 | 学士 | 林学 | 成员 |
聂俊俊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研究生 | 硕士 | 林业 | 成员 |
唐宇吉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本科 | 学士 | 园艺 | 成员 |
魏馨冉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5-06-30 | 本科 | 学士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成员 |
姓名 | 所在院校 | 研究方向 | 职务 | 职称 | 教师类型 |
---|---|---|---|---|---|
边黎明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木遗传育种 | 副处长 | 教授 | 指导教师 |
杨凌霄 | 南京林业大学 | 植物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辅导员 | 讲师 | 指导教师 |
张慧春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业智能检测 | 无 | 教授 | 指导教师 |
吴淳 | 南京林业大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 | 副书记 | 助理研究员 | 指导教师 |
陈志强 | 南京林业大学 | 林木遗传育种 | 无 | 教授 | 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