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建筑遗产面广量大,它们是见证中华文明演进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转变,而突破建筑遗产监测评估技术瓶颈,正是实现预防性保护的关键。我国现行建筑遗产监测方法,依然依靠定期人工巡检,肉眼发现问题,不及时、不准确、各方联系不紧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无法实现预防性保护,亟待智能化、实时化、科学化的监测评估系统出现。智慧文保服务平台基于国内首个建筑遗产健康监测与数字化智能评估系统,通过建立信息模型、制定监测方案、评估监测数据、编制保护方案四个步骤,为各类型重要建筑遗产提供智能化的传感器布设方案、实时化的结构安全评估、科学化的预防性保护策略。实现从人工巡检到智能远程监控的颠覆性改变,引领行业转型提升。智慧文保服务平台以建筑遗产的使用方和管理方,以各级政府机构为主,为目标客户,为其提供成套的建筑遗产结构健康监测与日常数字化运维产品与技术服务,有效提升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成效。平台提供咨询服务、监测及预警服务、实时动态评估服务、保护设计服务,四项服务分别盈利,构成利润体系。智慧文保服务平台目标市场为世界范围内的建筑遗产监测评估市场。建筑遗产保护市场规模较大,相对依靠政府资源与背书,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本平台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目前该领域中最成熟,推广难度最小,管理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巨大。团队拥有智慧文保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发的全部自主权,现有11项受理及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保护,包括传统木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木拱廊桥、石拱桥、明长城、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等多类型建筑遗产,涵盖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传感器优化布置、监测数据预警、结构安全定量评估、修缮加固技术等建筑遗产保护全流程;团队成员已发表相关技术的SCI论文8篇, E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8篇。专利、软著、论文构建了本团队多类型、全流程的技术壁垒。智慧文保服务平台应用于北京长城延庆段及密云段、福建南平五夫镇古民居等建筑遗产的监测评估,精准预测了多次结构问题,形成了示范应用工程。各地均存在建筑遗产保护需求,各省市均有相关政策文件推进落实建筑遗产保护相关措施。本平台研发不依赖于具体建筑,易于实现由重要建筑遗产示范项目到此建筑类型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