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提出微观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城市气象监测预警方案,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道路监控、城市无线设备等现有城市监控网络设施基础上,搭建基于云边协同技术的城市气象边缘计算平台,采用本项目团队独创的能见度解析方法、城市内涝监测方法对监控所示区域的空气质量、能见度、积水情况进行计算,辅之以相关传感器数据,加以综合分析,得出气象灾害等级信息,并实现信息的上传操作。此外,利用历史气象数据,本项目依靠深度学习技术还能够在边缘段实现对城市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为城市气象灾害的防治贡献了一个新颖而可靠的方案。
项目已经通过稳定性评估和性能实时测试,各项指标均超过现有同类型产品,获得高校政府相关专家的认可。同时,项目所属公司与政府部门展开密切合作,已与南京城市卫星应用研究院签署合作意向书,并与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的“我的南京”APP展开数据接洽工作。
公司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在管理、技术研发、财务、销售四个方面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公司的进步。在综合评定管理、技术、营销等多方面风险的基础上,公司团队把握住目前中国气象市场红利期的浪潮,依靠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确定以B端为主,G端为辅,并进一步规划C端的目标市场,针对性地制定了线下“设备为主,以点带面,建立客户网”、线上“数据分析为主,发展云端客户”的双层次营销策略,同时综合分析未来团队在收益、研发、人力等方面的财务问题,形成完备的项目计划方案。目前,公司合同总金额超过500万元,2021年营收额已达117.9万,净利润年增长率保持40%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综上,本项目以较低的成本有效解决了传统气象监测手段的不足之处,且具有可行的营销策略和财务分析,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姓名 | 所在或毕业院校 | 毕业时间 | 学历 | 学位 | 所学专业 | 成员类型 |
---|---|---|---|---|---|---|
吴佳鸿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1-06-30 | 本科 | 学士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团队负责人 |
刘尚昆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成员 |
王茜格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自动化 | 成员 |
匡晶生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表演 | 成员 |
程婧烨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农业电气化 | 成员 |
熊黄瑞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成员 |
郑王冠東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自动化 | 成员 |
唐文超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工商管理 | 成员 |
吴陈晨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成员 |
王纯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3-06-30 | 本科生 | 无 | 会计学 | 成员 |
王楚涵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自动化 | 成员 |
宋唯杰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自动化 | 成员 |
徐浩书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成员 |
徐一杰 | 南京农业大学 | 2024-06-30 | 本科生 | 无 | 自动化 | 成员 |
姓名 | 所在院校 | 研究方向 | 职务 | 职称 | 教师类型 |
---|---|---|---|---|---|
邹修国 | 南京农业大学 | 智能装备研发 | 副教授 | 副教授 | 指导教师 |
钱燕 | 南京农业大学 | 智能装备研发 | 副教授 | 副教授 | 指导教师 |
李玉花 | 南京农业大学 | 智能算法 | 讲师 | 讲师 | 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