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202410285043Z | 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La1-xSrxMnO3-δ基高熵氧电极材料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汤鑫岳、黄焱超
|
韩东麟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4Z | 改性PEAI界面修饰构筑高效、稳定的刮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徐佳诚、王子越
|
陈炜杰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5Z | 基于分子界面调控的低功耗高增益有机隧穿晶体管的研究及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703 |
程宇欣、陆泳辰、陈永杰、吕铮
|
陈冬赟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6Z | 发展一种新型的酰胺合成方法及其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703 |
高宗远、刘志豪、周帅
|
李亚红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7Z | 粉煤灰基Fe@sod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乙烯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703 |
任皓然、陈怡达
|
唐康健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8Z | 稀土金属催化芳香胺与1,3-二烯的[3+2]环化反应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703 |
朱晓龙、齐特可、曹宇庆
|
徐信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49Z | 温度介导的液晶聚合物手性调控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703 |
汤泽宇、李玲琦
|
张伟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0Z | 机械力与pH双门控的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徐润辉
|
沈行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1Z | P-Metal掺杂NiFe-LDH的新型催化剂:高效、低成本大规模产氢新方案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徐佳新、杨开琦、李罗祎雯、束嘉烨、张来伟
|
陈子亮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2Z | 嵌段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光伏性能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訾悦茹、李冰冰、孙启严、李邦喆
|
袁建宇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3Z | 基于声化学方法合成手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4 |
夏永康、吴月凡、刘衠、邢文泰
|
方园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4Z | 基于病毒式营销的社交网络广告算法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9 |
毛俊翔、王仁杰、邰守峰
|
韩恺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5Z | 基于深度学习的左心耳自发超声显影分级技术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9 |
赵昌鹏、张子恒、杨佳豪、张茗皓
|
谷飞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6Z | 面向有组织科研的跨领域学术合作协助推荐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9 |
刘卓扬、李杨、曾祥赫、杨懿、张佳卉
|
周经亚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7Z | 基于提示学习与边缘计算的多模态情感识别与反馈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9 |
胡轶凡、史华睿、周骁逸、林昱彤
|
贾俊铖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8Z | 具持续学习功能的轻量级人体行为识别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9 |
鹿春娇、丁丁、吴涵梅
|
冯思为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59Z | 随机配置透射-反射型智能超表面的全无源干扰机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7 |
张亚楠、周冉、魏春辉、顾吴一、张羽前
|
黄欢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60Z | 面向FTTR的光与Wi-Fi融合网络架构与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7 |
赵景新、袁志烨、朱彦衡、徐雨晨、朱照晖
|
李军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61Z | 面向农业病虫害检测的高光谱与激光雷达影像融合分类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7 |
陆银标、徐彤彤、任金晨、汤可锞、朱文馨
|
于文博
|
苏州大学 | |
202410285062Z | 生物微梁感受器高灵敏/低延迟性能协同优化共性感知机理与仿生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江苏) | 推荐国家级 | 0802 |
陈思远、马铭晨、刘晓雅、关宇昂、冯铄媛
|
王可军
|
苏州大学 |